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

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: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【上】。来源是。

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”

古村落里有烂漫田野、青砖古巷、老屋旧物,还有说不完的故事传说。

梅州就深藏着众多绝美的村落,

今天,小梦就要带你去看看那些从前的月色,斑驳的屋墙,逝去的岁月……

梅县水车镇茶山村

Spring

踏青|人潮|岭南|诗意|必去---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


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

朱迪光摄

茶山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水车镇灯塔村,总面积27公顷,传统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,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, 据《黄氏族谱》,茶山村黄氏于明代初期来此发展,逐渐兴盛,清末至民国时达到高潮。村内原有一棵古油茶树,该村因此而得名。2010年12月被宣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。

踏青|人潮|岭南|诗意|必去---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


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

茶山村传统民居比较集中于南向山脉,三十多座不同时期、形态各异的客家传统民居,以条型或方型(主体多为方型)结构形式,依山就势呈带状沿山脚布局,既显得错落有致,又不占耕地,大多民居后有风水林(化胎),前有池塘,使建筑整体形成圆形或椭圆,是中原汉先人“天圆地方”的朴素宇宙观在客家民居建筑中的生动再现,也体现了客家传统民居与山、田、水的和谐,保持了一派比较原始的农耕景象。

踏青|人潮|岭南|诗意|必去---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


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

日月摄

村中现存三十四座传统民居,其中绍德堂为明代建筑,距今近五百年历史。村中三百多年的建筑有萼辉楼、创毅公祠、伯荣楼三座,有二百余年的建筑畅云楼、德崇楼、司马第、培云楼、承庆楼五座,其余民居具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。村中的传统建筑除几处书屋和一座碉楼保存较差以外,其余居住的民居建筑基本保存完整。茶山村建筑依山势而起,规划布局呈带状,村落西北向东南长约一公里,溪流从谷地中间自西北向东南流动,汇入梅江河,山水田园景观特色明显。历史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(山脉、溪水)融为一体,形成特有的客家传统人文生态环境,整个村落仿佛一幅山水古民居长卷缓缓展开,古道沧桑,幽雅恬淡。

梅县南口镇侨乡村

Spring

踏青|人潮|岭南|诗意|必去---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


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

侨乡村位于梅县区南口镇,距县城12 公里,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,是著名的华侨之乡。侨乡村生态风景秀丽,民风纯朴,除了那遍地的油菜花,还有31座美轮美奂、建筑风格多样、各具特色的百年客家围屋。其中,有100多年历史的“南华又庐”是目前客家地区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,早在2002年便被列入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06年,侨乡村被确定为自驾车旅游专业村。2012年5月3日侨乡村被命名为“中国古村落(传统客家民居)” ,并享有“中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”的美誉。同时,侨乡村已引起影视界的关注,曾拍过《红色娘子军》、《孝女彩金》等电影。

踏青|人潮|岭南|诗意|必去---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


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

何方摄

种玊上围

Spring

踏青|人潮|岭南|诗意|必去---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


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

图源新浪博客

种玊上围,又称上围古寨,坐落于汤南镇新楼村,始建于清顺治十年(公元1652年),历经 18个春秋,至康熙八年(公元1670年)建成,至今有340多年历史,是汤南镇著名的城堡式古建筑。古寨面积1.8万多平方米,城墙根据 36天罡,72 地煞共 108块围筑而成,呈卧蟹形建筑。城墙每幅宽高均6米,墙厚0.5米,墙体均是由粗砂、小石子、糯米泥及红糖拌和,至今坚固无损。

踏青|人潮|岭南|诗意|必去---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


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

跃牛摄

古寨有三个大门,正门为西门,匾额为“种玊上围”、南门匾额为“南安门”、北门匾额为“北平门”,此外还有个较小的东门。细微观察,我们发现它的门板厚达五寸,三个大门闩,每外加一海碗粗的横杠,用两根大石柱一顶,固若金汤。城墙四角都各自建了一两层碉堡哨楼,碉堡外露的三面墙各有二个枪眼,而围墙每面都有一个枪眼,当有人入侵古寨时,攻寨者连墙根都无法靠近。

踏青|人潮|岭南|诗意|必去---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


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

健忘的行摄世界摄

古寨内环绕寨墙边留通巷2米。古寨建筑群按南北走向划分为前、中、后三排建筑物,每排建筑物前留6 米宽街道。再按东西走向划分,将每排建筑物分为独立三座,座与座之间间隔3米形成中巷。寨内有三街六巷,一祠堂,六公厅,呈八卦九宫格局,可以说巷巷衔接,街街相通。这样的规划布局既规范又合理,有利于每座建筑物充分吸收阳光和通风透气,而且街巷宽阔,交通四通八达。寨内大小房屋有480多间,与围墙块数相同。如今大部分人已迁出寨外,古巷深处苔痕碧绿,更显清静幽深。

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

Spring

踏青|人潮|岭南|诗意|必去---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


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

图源搜狐

侯南村是百侯镇政府的所在地,旧称“溪南”,与侯北村隔梅潭河相望。村内有畲坪子、茶亭下、宝善楼、银子坑等居民点。经济收入以农业、加工业、瓷业为主,侯南向来注重文化教育事业,清代科甲甚盛。

踏青|人潮|岭南|诗意|必去---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


乡村会荐 | 避开人潮!踏青必去的古镇古村,诗意岭南近在咫尺!

chyangwa摄

侯南村建村于宋代,现存种德堂和大书斋,均建于明嘉靖年间。拥有县级文保单位2座(通议大夫第、肇庆堂)。肇庆堂又名敬修衍庆,建于民国六年(1917年),距今已有90余年,占地近3200平方米,主体为“堂”、“横”组合的府第式客家围屋,围屋侧是一幢精美的两层西式洋房,与其它地方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中那种屋内为客家围屋结构、外墙采用西洋风格装饰的民居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,其特点为主次分明,一中一洋,虽然各据一方却又紧密相连,屋内梁柱、斗拱、屏风和门窗依然保留着一幅幅精美的雕刻和色彩斑斓的绘画图案,仅雕刻就有镂空见底的透雕、打磨圆滑的圆雕和深浅起伏的浮雕,用料有石雕、泥雕、木雕和瓷雕四大类,构图奇特、风格各异、工艺精湛,是梅州山区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客家民居。

本文内容转自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