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文丨鑫棣
《心居》上线至今 , 热度持续发酵 , 很多人都认为它将成为一部年度爆款 。
的确 , 海清、童瑶、张颂文等实力演员齐聚 , 剧本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腾肖澜同名作品 , 处处透着一股扎实劲儿 , 怎么看都是不会出岔子的画风 。 不过 , “不出岔子” , 也可以是无功无过 。 一部在安全区里蹦迪的家庭剧 , 真的能成为爆款吗?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戳到了阶层矛盾这个痛处
《心居》的简介里 , 称这部剧是一幅“上海市井风情画” 。 《心居》里的上海 , 不是电影《爱情神话》里的上海 , 连街边的小鞋匠都不忘在午后喝一杯手磨咖啡 。 《心居》为我们展现的 , 是小区垃圾桶里能窥见的平民生活 , 碎鸡蛋壳混着葱姜剩料 , 全是琐碎的糟心事 。
片子开头就用两组交叉的画面 , 展现了上海两个不同阶级的生活——同一个清晨 , 家庭主妇冯晓琴在倒腾早餐、伺候一家老小 , 独立女性顾清俞在做瑜伽、搞穿搭 , 光鲜亮丽地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。 这一天 , 冯晓琴琢磨了很久 , 终于要向顾清俞借钱了 。
冯晓琴是顾清俞的弟媳 。 她是安徽人 , 和上海土著顾磊结婚后 , 就辞去工作 , 做起了全职太太 。 八年时间 , 她为了在上海立稳脚跟 , 把自己熬成了一个保姆 。 眼看着孩子要上学 , 冯晓琴想买一套学区房 , 让丈夫顾磊去和姐姐顾清俞借首付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顾清俞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, 聪明能干 , 事业有成 , 光靠自己的积蓄就能在上海购置豪宅 。 而富有的她 , 并不想借钱给弟弟一家——弟媳是外来人 , 如果他们以后离婚 , 房子落到外人手里 , 她不是白白吃亏吗?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顾清俞和顾磊是双胞胎 。 二人生日这天 , 冯晓琴送给顾清俞的礼物是她自己织的围巾 , 上面粘着一个粗陋的“LV”LOGO——冯晓琴为了让礼物“高档”一点 , 在路边小店特意买了个假标 。 顾清俞看了两眼 , 转手就把它送给了家里的保姆 。 冯晓琴去顾清俞家里时注意到了这回事 , 而她不仅没有发火 , 甚至在离开时帮顾清俞带走了家里的垃圾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同一个家庭里 , 有两个阶层 , 这就是上海市民生活的AB面 。 在“沪漂”的前提下 , 我们能看到 , 冯晓琴的“卑微”里 , 委屈、不甘的占比很少 , 为了能在上海扎根 , 冯晓琴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日子挣出来 , 面对顾清俞这样条件优越 , 自己还有求于她的人 , 她自然要不停地削掉自己的脾气 。
而“买房”这件事 , 让不同的阶级变得同样市侩 。 顾清俞和一家人开小会 , 恶意揣测冯晓琴的样子 , 切中了很多市民家庭的尴尬——搭伙过日子 , 最亲近的人 , 就是最可能算计的人 。 顾清俞对冯晓琴的戒备 , 并不是因为她有钱 , 而是因为冯晓琴是她的亲弟媳 。 有了最亲的关系 , 就有了最强的戒心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又如何?那也是有一个高低贵贱的 , 没人去说 , 但大家都心照不宣 。 顾清俞的表弟顾昕 , 因为找了个相貌平平的局长女儿 , 马上就有了千万级的豪宅 , 老丈人随手又送了了小车 , 老岳母几乎没怎么正眼看过他 , 弄得顾昕那个没见过世面的老妈既得意又难受 , 酸言酸语惹出了不少是非 。
中国改革开放40年 , 社会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 , 而阶层分化和固化其实已是一个客观存在并引起各界关注的问题 。 《心居》以房子为切入点 , 直击这个话题 , 可以说是敏锐和正当其时的 。
顾磊的意外身亡 , 则让冯晓琴和顾清俞的矛盾加剧了 , 买房只是故事的开端 , 冯晓琴和顾清俞的矛盾如何解决 , 还要看之后的剧情如何发展 。
戏骨齐聚
“国民媳妇”海清又有新突破
作为公认的“国民媳妇” , 海清在《心居》中的演技依然可圈可点 。 得知丈夫去世后 , 海清用三场层次不同的哭戏 , 让冯晓琴的感情变得格外立体——先是面无表情、万念俱灰 , 再是捉住宣泄情绪的口子 , 朝顾清俞发脾气 , 接着和朋友交心 , 才表露出无助、悲伤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“怪人”不难演 , 凡人才难演 。 能让冯晓琴这样的普通市民角色立住 , 要多亏海清多年的表演经验;而不同于以往的“都市媳妇”形象 , 《心居》里的冯晓琴 , 多了一层不讨人喜欢的底层市侩气 。
在出圈的飙戏片段里 , 冯晓琴瞪着眼睛指责顾清俞 , 说她间接导致了顾磊的死 。 她问得掷地有声、喊得声嘶力竭 , 而这番质问背后 , 藏着冯晓琴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心思——她必须把顾磊死亡的责任分出去 , 这样一来 , 她和顾家人的关系就不会僵化 , 儿子的未来也依然可以依仗爷爷奶奶一家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我们都知道 , 这样的算计是普通的 , 却也是精明的 。 冯晓琴身上存在很多争议 , 比如自己买房为什么非要找小姑子借钱 , 老公去世为什么转头逮着别人开骂 。 而海清把冯晓琴演出了几分“硬气” , 有一种被生活磋磨出来的粗糙感 。
丈夫死后 , 冯晓琴独自担起养儿重担 , 马上干起了送外卖的工作 。 一个母亲 , 是没空沉浸在悲伤里的 。 海清在路边大口吞饭的样子 , 不像“国民媳妇” , 倒更像一个斗士 。 随着后续剧情的展开 , 冯晓琴的坚韧 , 或许会让她身上的争议慢慢被消解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除了海清之外 , 张颂文饰演的展翔也给了观众一份惊喜 。 展翔是个靠炒房发家的暴发户 , 一直苦苦追求顾清俞 。 没文化的大款搞浪漫 , 必然是油腻又搞笑 , 张颂文把这个角色演出一种外放的喜剧感 , 恰好中和了大家对有钱人的警惕 , 免得大家产生仇富式的厌烦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展翔总是被顾清俞冷落、拒绝 , 他对顾清俞发乎情、止乎礼的爱情 , 往往被表现在几个两秒的停顿当中——他一旦被拒绝 , 就不得不给自己打圆场 , 小心翼翼地捧着对方 , 不让气氛荡到谷底 。 这个油腻大款的真心实意 , 被张颂文细腻地表现了出来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冯绍峰在剧中饰演顾清俞的初恋施源 。 施源被家境拖累 , 没能上大学 , 如今人近40 , 仍在做处处受气的小导游 。 这个清秀、落魄的男人 , 将与顾清俞展开一段时隔多年的感情纠葛 。 因为境遇、地位不同 , 他对顾清俞的刻意疏远惹人心酸 。 离开偶像剧后 , 冯绍峰的演技才重新被正视起来 , 施源的戏份不多 , 但观众能感受到 , 他的沉稳、克制之下有万千思绪 , 能勾起观众共情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《心居》里的角色都是优缺点参半 , 剧中没有完人 , 只有普通人 。 都市家庭剧本身就贴近观众生活 , 这些有争议的角色 , 更是非常依赖演员的发挥 。 在几位实力派演员的加成之下 , 剧情中的几个争议点因为情感丰富 , 反而添了一层魅力 。
部分情节有点飘
创新点不够
《心居》讲的是一个上海故事 , 力图展现“沪漂”人的心之所居 , 如果沿着阶层矛盾这个点深入下去 , 或许可以有更深的艺术发现 , 可惜从目前的剧情看 , 它戳到了阶层矛盾的痛处 , 但只是挠挠痒痒就飘然而去 。
剧集中 , 冯晓琴买房难、安身立命难 , 是给家庭的鸡毛蒜皮、姑嫂骂架设置了一个矛盾主题——普通人在陌生城市如何安身立命只是故事的一个起点 , 情节的重心依然是家庭矛盾 。 这样看来 , 《心居》走的就是传统家庭伦理剧的路子 , 一样的情节放到十年前、二十年前 , 也可以找到同款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而且 , 剧情中有一些比较狗血的地方——顾清俞为了买房资格 , 要花钱找人假结婚 , 结果找来的对象就是自己苦苦等待的初恋施源 。 虽然无巧不成戏 , 但这样的偶遇也实在过于蹊跷 。 顾昕为了找局长的女儿背叛了恋人孙琦 , 后者貌似不甘开始报复 , 后续估计也可以为剧情增加不少猛料 。 只是这样的情节都让人似曾相识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冯晓琴丧夫后 , 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送外卖 。 想必现实中的大部分中年女性 , 都不会把一份重体力活当作自己的第一选择 。 现实中的冯晓琴们 , 去做个房产中介总是可以的吧 , 何况她已经有了一些“销售经验” 。 主创似乎很想虐一下冯晓琴 , 表现她的生存艰辛 , 可这样的方式也过于刻意了 。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
文章图片
《心居》:上海市民生活的“ab面”】《心居》刚出了10集 , 后续剧情依然值得期待 。 说它的问题 , 并不是否认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剧 。 但是 , 正因为它有很好的小说基础 , 导演滕华涛和海清等演员实力出众 , 我们有理由对这部作品有更高期待 , 但从目前的观感看 , 这部剧要爆有点难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