拯救大萧条,国家做对了什么?( 五 )

妇女愁云密布的神情,破烂不堪的衣衫,以及身旁邋遢的孩子,昭示着这个家庭和1930年代千千万万个其他普通家庭一样,正在经济萧条的苦海里挣扎。(摄影师 Dorothea Lange)
利益集团“扯皮”,贻误拯救时机
某种意义上讲,对大萧条的反思也可以套用中国当前经济“三驾马车”——投资、消费和外贸的框架。
1929年-1933年,美国银行体系商业贷款的余额减少了一半。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不再投资,投资减少了90%。除了信贷紧缩导致投资下滑加剧之外,消费和外贸也遭遇厄运。
股市暴跌和之后纽约、芝加哥等地楼市的大跌,直接削弱了相对富裕阶层的购买力。随着企业投资下滑,失业开始蔓延,普通阶层吃饭都成问题,内需更加无从谈起。1929年,美国失业率是3.2%,而1933年为24.9%,这相当于四个劳动人口一个没有工作。当时,美国人口约1.2亿,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养活自己。
与此同时,美国和欧洲国家,包括日本打起了贸易战,全球市场进一步萎缩(本策划第三篇文章将讲述这场贸易战)。
- 关于拟确定圆明园景区等2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示
- 世界最“慵懒”国家,每天上班六小时,还一周三天假
- 国家4a级旅游景区|湖南十一家景区拟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
- 跨境电商|湖南岳阳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
- 你近我一尺,我会很紧张,世界上最“内向”的国家
- 非洲最“发达”的国家,没有“黑叔叔”,满街都是俊男靓女
- 中国最贵的火车票,全长7692公里,中途跨越3个国家!
- 手持一本中国驾照,能在哪些国家开车?
- 麦积山:世界文化遗产,还是国家5A旅游景区
- 首个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,人少景美物价低,与我国交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