傻大方


首页 > 人文 >

米粉|湖湘地理丨在一碗米粉里发现湖南( 二 )



按关键词阅读:

介于主食和副食之间的米粉看似不起眼,究其来源,却十分复杂,值得写几本专著来讨论。

米粉的原料是米,用米做出来的食物在韧性上是欠缺的,为何却一定要与面条保持一致,呈长条状?这不禁让人产生联想:米粉的出现是不是受北方饮食风格的影响?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北人南迁,都有迁入湖南的记录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,中原地区汉族南下,部分迁入湖南;唐安史之乱历时八年,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的迁入地,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,因移民进入人口增至原来的十倍。此后延续数代,都有移民进入湖南。到明清,移民再次大规模向湖南迁徙,成为湖南迁入人口最多的历史时期。无数次移民的迁入,带着不同的文化和饮食风俗进入湖南,打破了这里的文化格局和饮食结构。米粉的形态和口味的成型,或许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下产生的。南迁的北方人止不住对面条的思念,但是困于原材料缺乏,只能用大米做出面条的形状,于是产生了米粉。同时,在清末民初的常德城内外,已有“黄珍记”“定柏记”“一枝春”“民生馆”“元和馆”“半边楼”等十多个牛肉米粉馆,全是回族米粉馆。而邵阳米粉著名的大片牛肉粉也是回民米粉。牛肉米粉成为湖南的明星品种,很可能与这些回民移民有关。此外,湖南很多地区流行泡发的细米粉,比如攸县米粉,跟罗霄山脉之隔的江西米粉有着惊人的相似,甚至连吃法都有点雷同,不能不说和江西移民带来的饮食文化关联密切。

吃圆粉、吃扁粉可以区分贫富?

湖南米粉有圆、扁之分,甚至圆粉里还有粗细之分。除常德地区流行圆粉外,靠山而居、交通更为闭塞的地方似乎更流行吃圆粉,而临江河湖或者平原地区,交通通达,经济更发达,人们喜欢吃扁粉。“圆、扁”之争难道涉及了贫富?其实,富裕地区的人更喜欢扁粉,是因为新鲜度高。相比之下,圆粉更容易做成干粉,吃的时候泡发,圆粉流行区域还衍生出了干拌、卤等重口味吃法。米粉形态的不同,保鲜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。

贸易是影响湖南米粉的一个重要因素

作为中国最早种植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,湖南人的主食以大米为主,极少出现面食。可在长沙、湘潭、岳阳等同属于米食区的城市,却出现粉面并行的局面,甚至百年老店里,面店多于米粉店,这又是为什么呢?这些粉面并行的城市多为港口、码头城市,是贸易的节点。因贸易往来,这里的食物也要适应南来北往的人群,跟周边地区的饮食相比,更具多样性。所以,当我们在谈论湖南米粉的时候,一定要考虑贸易这一重要因素。此外,特殊调味料的引入、边界地区食味渗透等也是湖南各地米粉呈现差异化的原因。

由于湖南米粉的史料极为有限,我们试图理出一个思考框架,可能有些偏颇,但是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,让更多人来关注、探讨湖南的米粉文化。

常德米粉

外地人:七圆滴七扁滴 本地人:津市米粉不是

张家界米粉


稿源:( 红网举报)

【】网址:http://www.shadafang.com/c/hn492090.html

标题:米粉|湖湘地理丨在一碗米粉里发现湖南( 二 )


上一篇:网络谣言|湖南桃源一女子散布网络谣言被拘留

下一篇:长沙|长沙,20年整个中国逆袭最为成功的城市,媲美深圳!